您的当前位置 : 首页
> 国土资讯 > 自然资源简报

第六期(总第21期)

  访问统计:   发布时间: 2021- 08- 19 11: 16 信息来源: 丽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打印本页】 【关闭】

按:8月1日至8月2日,全市自然资源系统人才科技工作会议暨基层所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在青田召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委书记邢志行出席会议并讲话。现将讲话摘要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各单位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邢志行同志在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人才科技工作会议暨基层所规范化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摘要

第一方面,坚持高标准,全力推进基层自然资源所规范化建设

(一)充分肯定近几年来自然资源所规范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效

1.制度更加完善。2015年以来,各地都高度重视基层所的规范化建设,在完成“一乡一所”铺面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规章制度,明确了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行为规范、业务流程,并进行了上墙公示,形成了“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管理体系,确保基层所在履职尽责和规范化建设上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2.设施更加齐全。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积极筹措工作经费,配备了基层所的办公设施设备和执法器材等,配置了办事窗口、信访接待室、档案室、会议室等场所,实行统一形象标识规范管理,展示了良好的形象。

3.服务更加优化。各地基层所以“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改革为抓手,规范窗口管理,公开办事指南,实行一次性告知,推行容缺审批、承诺审批等举措;设立意见箱、举报电话,畅通了民意诉求渠道,开辟了群众监督途径;开展现场办公,组织送证上门,推进便民服务措施,进一步提高了基层所的管理能力、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增强了基层群众的获得感。

(二)清醒认识自然资源所规范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基层所规范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各地推进基层所规范化建设试点的进度不一,有的地方工作推进力度不够大,进度较慢,尽管有客观上的原因,但也反映出在主观上对这项工作还不够真正重视。

2.工作力量配备不足。机构改革后,随着职能的不断增加,基层所的人员配备与所承担的职能不匹配;基层所在编干部有近30%被其他部门借用;专业人员也比较缺乏,在岗人员多数是非专业性人员,或是编外聘用人员,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都亟待改善。

3.硬件设施有待改善。少部分基层所仍无独立办公场所,有办公场所的,办公条件也比较落后;特别是在公车改革后,供基层所使用的执法车辆较少,加上多数乡镇行政区划面积大,村庄离开乡镇所在地距离较远,造成执法巡查、案件调查处置等工作不便。

4.清廉窗口建设有待深化。部分基层所的同志,还没有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思想,有的地方仍然存在不够清廉的现象。

(三)切实增强推进自然资源所规范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1.推进规范化建设是落实省厅工作部署的需要。今年6月3日,省自然资源厅召开了全省自然资源所规范化建设推进会,徐国龙副厅长在会上强调,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必须将建好自然资源所作为主责主业,排出建设时间表,制订任务清单,扎实推进规范化建设,要求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在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自然资源所的规范化建设任务。6月8日丽水市局召开了全市自然资源所规范化建设推进会,对加快推进规范化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要求各县(市、区)局从“谋划部署、组织试点、推广实施、验收总结”四个阶段分步进行推进,确保在12月底前完成省厅下达的建设任务。

2.推进规范化建设是提升为民服务水平的需要。自然资源所是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的关键环节,是保障发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实现平台。当前,自然资源部门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特别是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三服务”工作,需要我们搭建更好平台,做好提标提质工作,规范化建设好基层自然资源所,就是进一步做好“三服务”工作的重要抓手。

3.推进规范化建设是提升自身形象的需要。自然资源所不仅是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工作的最前沿阵地,更事关全市自然资源系统的形象,只有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提升规范化建设水平,才能树立起更好形象,更优地服务好基层、服务好群众。

(四)高站位高标准推进自然资源所规范化建设

1.提高站位,把提升服务能力作为规范化建设的出发点。要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坚持党建引领,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更新观念、真正做到从“要我抓”向“我要抓”的转变。一是厘清工作职责。以省厅的“一目录两清单”为抓手,厘清乡镇(街道)政府和自然资源所的职责边界,明确由乡镇(街道)政府履行自然资源属地管理职责,自然资源所履行自然资源行业主管职责,形成责任明晰的工作边界清单,理顺基层所的管理体制。二是汇聚工作合力。基层所要主动融入乡镇(街道)的中心工作,纳入“四个平台”管理,积极配合乡镇(街道)工作,同时主动寻求乡镇(街道)的配合支持,形成推动基层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强大合力。三是善借工作力量。借力乡镇的协管员、网格员、社区干部等力量,弥补基层所人员不足、力量单薄的短板,在工作中真正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

2.以点带面,把试点经验推广作为推进规范化建设的着力点。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引领”,抓好建设试点,总结建设经验,尽快实现全市基层所基础建设“大统一、小特色”的目标。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局领导联系基层所制度,各县(市、区)局班子成员要挂钩联系基层所工作,把加强基层所规范化建设作为提高执政能力和基层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有针对性地解决好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强化建设保障。各县(市、区)局要积极争取建设资金,保障好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装备添置、工作经费等;同时要为基层所配备与当地面积、人口、经济发展状况、工作任务等相匹配的工作力量。三是打造特色品牌。做到谋定而后动,一方面推广好先进建设经验,另一方面要将当地的人文特色结合好,融入建设主题,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资源所品牌形象。

3.优化提升,把内外兼修作为规范化建设的基本点。以“内部管理规范化、外部建设标准化、业务办公数字化”为目标,打造最优基层治理窗口。一要严格规范内部管理。按照省厅下发的“一目录两清单”,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推行“双亮”工作,所有工作人员工作期间都要佩戴工作牌,设立工作人员去向牌,亮明党员身份,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二要不断完善基础配套。想方设法改善办公环境条件,配齐执法设备器材,采用统一LOGO标识、场所色调、指向标志,工作职责和制度统一标准制作上墙,抓好“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有房议事”的基础性工作。三要着重提升服务能力。深化“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改革,进一步梳理和优化办事流程,积极推进“网上办”“掌上办”等信息化、智能化办公办事手段,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企业解难题、我为基层减负担”专题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基层所“三服务”水平。

4.多措并举,把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基层队伍作为规范化建设的落脚点。以清廉自然资源建设“五大行动”“建设清廉机关、创建模范机关”和开展“两全行动”为抓手,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基层所队伍。一是抓制度完善,织密廉政网线。各县(市、区)局党委要按照最新政策和规定要求,统筹谋划党建、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工作,构建落实管党治党责任的完整链条,推动清廉基层所建设。二是抓风险防控,拉紧纪律红线。坚持从严管理,按照“两全行动”要求,紧盯重点时段、重要岗位、关键人员,全面排查廉政风险点,全面制定并落实有效防控措施,常敲纪律规矩作风“警钟”。三是抓监督管理,严守思想防线。每年度要通过制定《基层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清单》,压实基层所的主体责任,加强对所长履行第一责任人的监督检查,督促所长认真落实“一岗双责”,管好干部、带好队伍、做好服务,守牢思想防线。

第二方面,坚持德才兼备,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的整体综合实力

人才是推进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我们要克服单纯专业部门的观念,树立起综合部门的理念,把综合人才队伍建设摆上事关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极端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全力提升干部队伍的整体综合实力。

(一)清醒认识当前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

机构改革后,赋予自然资源部门的新职能,已经显现了工作的综合性,同时也对人才的综合性、多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全市系统公开招考了66名公务员、公开遴选3名公务员、公开招聘99名工作人员(其中人才引进14名)、公开选聘8名工作人员,新招录的人员中硕士研究生和“双一流”高校全日制本科毕业生20名,大大充实了人才队伍。但是干部队伍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年龄结构偏大。全市系统现有1567人,其中男性1132人,女性435人。35岁以下444人,占28%;36岁至50岁的582人,占37%;51岁以上的541人,占35%。二是学历结构偏低。第一学历具备全日制研究生学历的33人,占2%;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历的522人,占33%;全日制大专专科学历的341人,占22%;全日制高中及以下学历的671人,占43%。三是专业匹配度不高。第一学历是规划类和建筑类专业人才136人,占8.7%;测绘与地理信息类专业人才56人,占3.6%;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45人,仅占2.9%;信息工程及计算机类人才59人,占3.8%;地质矿产类31人,占2%;法学类人才38人,占2.4%;汉语言、新闻类的少之又少。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全市系统干部队伍建设中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土地资源管理类的专业人员比例偏小、文字写作类干部偏少等问题比较突出,干部队伍的活力、能力、创造力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二)用心打造高学历高水平的干部队伍

树立带出一支好队伍,才是第一位政绩的理念,围绕引进、培养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进一步完善干部选用机制,做大人才的“蓄水池”。

1.选好人。一是从体制内选用。非专业类的综合性干部,可从其他部门、乡镇(街道)的人才中公开遴选,优化多元结构。二是从体制外招录。专业性较强、需要业务熟练人员的岗位,可从体制外有一定工作经历的大学毕业生中公开招录,增强“来之能战”的适应性。三是从应届大学毕业生中考录。通过公开招考、高层次人才引进等途径,加大对高学历年轻人才的引进力度,增加有生力量。在人员招录时,既要补充专业性人才,也要补充计算机类、法律类、综合文字类的紧缺性人才,还要提高干部招录的第一学历门槛,更加注重“双一流”、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的引进,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

2.育好人。一是组织集中培训。通过组织集中夜学、专家授课、脱产培训、继续教育等形式,加强政治理论、党史党建、党风廉政、意识形态、政策法规、专业知识、公文应用等方面的综合培训,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构建复合型干部队伍。二是开展专项培养。把业务能手、技术骨干选配到重要岗位进行锻炼培养,促使早日成才。班子成员首先要学会带队伍,乐于带队伍,通过“传帮带”方式,助力年轻干部成长,加快优秀年轻人才的储备。三是上挂下派学习锻炼。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选择性地安排干部到上级部门、基层单位学习锻炼,尽快提升业务水平。

3.用好人。一是要公道用人。坚持以公开、公平、公正、择优为导向,把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有专长、作风上过得硬、廉洁上能自律的干部用起来,坚决防止用人唯亲。二是要交流用人。一方面,通过对外推荐提拔使用干部,为今后单位班子建设建好“储备库”。最近,乡镇换届在即,各地要抓住这个机会,多向地方推荐使用干部;另一方面,通过内部轮岗交流、多岗位锻炼的方式,提高干部综合能力,为下步使用干部打实基础。三是要用好年轻人。敢于给年轻干部压担子,把有培养潜能的对象放在急、难、险、重的工作岗位上进行锤炼,为年轻干部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逐步改善内部业务干部青黄不接的现状,建好人才梯队。

此外,班子配备超职数的局,要尽早谋划,今年年底前按“三定”方案确定的科级职数,将超配人员消化到位。

第三方面,深化改革创新,全面提升自然资源领域科技支撑水平

进入新时代,面对新使命,对科学技术在自然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自然资源部门要履行好“两统一”职责,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应用支撑。

(一)全力推进数字化改革。数字化改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提升国土空间数字化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然途径。我们要以数字化改革推动治理方式的转变,推动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市域空间治理数字化等两大平台协同迭代, 加强数据归集、整合、共享、分析、应用 ,全面提高全市系统治理水平。

1.坚持“三个面向”,按照“可用、管用、好用”要求,设定平台建设目标。一是要面向服务于党政决策。将土地、人口、经济等要素统一汇聚到平台上,系统分析各要素空间分布、运行轨迹和发展态势,实现在一个屏幕上综合研判,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支撑。二是要面向服务于相关部门。以市域空间方位坐标、数据格式、时间节点“三统一”,为相关部门业务管理提供统一底图,加快审批、实施、监管、评估等全过程高效衔接,实现在一张蓝图上精准智控。三是要面向服务于市场主体。依托平台数据库,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统一的土地供应、产业布局、公共配套等信息,实现在一个平台上信息共享,助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

2.突出“一码关联”,迭代平台总体架构。一是要以“一码管一空间”。迭代国土(自然资源)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加强数据归集、即时更新、场景互通,提升市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能级。二是要赋码定位空间。将任一确定物理空间单元的基础信息注入“空间码”中,并通过两大平台之间的对应“码”数据调用、更新,不断叠加空间变化信息,逐步成为涵盖自然状态与人类活动的空间“全息码”。三是要建立空间治理数据库。将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空间数据,空间规划等未来空间数据,一体化落图、空间化表达,绘就空间治理“一张图”。四是要串联好空间单元。将“规、批、供、用、登、管”等业务串成链条,加快空间治理业务流程再造和场景综合集成,实现“见码办事、扫码服务”的空间治理新场景。

3.坚持上下联动,推出优秀成果。一是要持续做深三大底座平台建设。做优数字政府6大场景和12个驾驶舱,做细党政机关整体智治场景建设等,一项一项抓落实,一锤一锤钉钉子。二是要定好规则规矩。按跑道模式推进,坚持在跑道内运行,力争在同一跑道竞赛中跑出加速度,加快形成自然资源数字化改革话语体系。三是要聚焦数字政府重点场景建设。如云砂管、云耕保,配合省厅“揭榜挂帅”统建“不动产智治”应用等,通过点上出彩推动面上开花,全面推动自然资源数字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形成标志性成果,提练普遍性经验。

(二)加快科技推广应用。坚持需求导向,聚焦自然资源改革发展需求,借助航天五院等技术力量,构建自然资源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监管、保护利用中的引领支撑作用。

1.建好多张图。充分运用好无人机、航天影像等科技手段,定期排查分析自然资源领域问题图斑,建立完善矿产资源“一张图”、森林资源“一张图”、国土资源“一张图”、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系统“一张图”。

2.加强执法科技手段应用。推广执法手持终端、国土调查云系统,通过矢量数据定位、图层叠加套合方式,核实问题图斑。特别是执法手持终端,目前还未联网,没有发挥应有作用,要加快联网运用。今后,还要研发一套集发现、处置、汇总、上报全过程监管的天巡地查系统。这个系统,青田局已揭榜挂帅,但还要实现“早发现、早提醒、早制止、早处理”的能力,为全市面上推广积累经验。

3.推广地灾智防APP应用。县、乡、村、网格员等各级地灾防御责任人,地灾智防APP要应装尽装,实时关注APP上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监测信息和应急联动(一键报警、视频通话)等情况,充分发挥“乡自为战、村自为战”作用,出现预警立即开展巡查排查、组织人员转移等应急措施,尽最大努力避免人员伤亡情况发生。

(三)加速数据集成共享。自然资源部门事多人少,要克服这个短板,就需要科技支撑,要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应用,下大功夫解决内部管理“卡脖子”问题,打通内部管理壁垒,实现数据集成共享,提高办事效能。

1.提升迭代升级能力。在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一期的基础上,理顺各业务之间的关联关系,厘清自然资源数据资源目录,及时更新自然资源增量数据。

2.理清核心业务数据。借力数字化改革东风,按照需求、多跨场景、改革“三张清单”要求,摸清自身底数,整理好“三张清单”数据。

3.完成数据全面归集。加快建立完整的自然资源共享和应用体系,真正实现让人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形成“空间信息集聚、业务协同高效、决策支持有力、开放共享顺畅”的数字化管理工作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