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首页
> 国土资讯 > 自然资源简报

第十二期(总第27期)

  访问统计:   发布时间: 2022- 01- 14 16: 19 信息来源: 丽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打印本页】 【关闭】

目 录

● 我市发布《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 我市全面推行林长制打造共同富裕和谐新林区

● 我市创新“整治+”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迭代升级

● 市自然资源局“三举措”绘好“民生蓝图”

● 云和县自然资源局“四个好”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

● 简讯6则

我市发布《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12月23日,丽水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丽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丽水市统计局联合发布《丽水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标志着丽水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圆满完成,调查数据成果可以正式共享和使用。

根据国家和省政府统一部署,丽水市委、市政府于2018年3月印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市土地调查的通知》(丽政发〔2018〕15号)文件,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担任组长的“三调”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有序推进各项工作。自开展“三调”以来,历经了初始调查和统一时点更新两个阶段,共有900多人参与调查,经过20余次国家、省级内外业核查及质量检查,累计投入经费5796万元,完成图斑调查任务77.12万个,“三调”成果于2021年11月18日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是全省首个“三调”成果通过省级验收的地级市。

《公报》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行党政同责,压实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要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从严控制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要坚持节约集约,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效率。要加强“三调”成果共享应用,将“三调”成果作为国土空间规划和各类相关专项规划的统一基数、统一底图,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市局确权登记处 潘孙伟)

我市全面推行林长制打造共同富裕和谐新林区

日前,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打造共同富裕和谐新林区的实施意见》,明确建立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林长制体系,分级建立林长会议制度,分级设立林长制办公室。同时,通过实施平安森林、诗画森林、富民森林、活力森林、碳汇森林“五大行动”,到2021年底,在全市范围内基本建立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林长制管理体系,为建设丽水“诗画大林海”提供制度保障;到2025年底,建成完善高效的林长制管理体系,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强大的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高质量建成森林丽水;到2035年底,全市林业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显著提高,全域山川更加秀美,生态功能更加完善,林业产品供给和林业碳汇能力全面增强,绿色观念深入人心,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把丽水打造成为全国共同富裕林业示范区。

近年来,我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与治理,积极推行林长制,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实现森林覆盖率达81.7%,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2020年底,全市活立木总蓄积量已突破1亿立方米,为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山区样板贡献林业力量。

  (市局办公室 李雪姿 周华)

我市创新“整治+”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迭代升级

近年来,我市将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作为落实耕地保护国策、强化空间要素保障、推进乡村振兴和大花园建设的重要抓手,创新实施“整治+”举措,迭代升级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2.0版,助推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山区样板建设,助力乡村“蝶变”。

一、整治+农田保护。依托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旱地改水田、耕地质量提升等土地综合整治,推动“小田”变“大田”,“满天星”到“百千万”。同时,加快基本农田绿色生态转型,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统一承包流转,形成规模化农业产业,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绿色生态田园系统。如缙云县舒洪镇通过整治修复,打造千亩水田和小麦种植基地,自2019年起已连续三年成功举办“麦浪音乐节”“亚运嘉年华”等活动,2021年吸引游客近10万人,旅游收入达100余万元,“麦香小镇”特色名片不断擦亮。

二、整治+生态修复。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理念,对田水林路村进行全要素设计,推进生态修复、人居环境改善、产业发展等“多为一体”综合整治。同时,将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纳入瓯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系统解决乡村空间布局无序化、资源利用低效化、耕地分布碎片化、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如松阳县以松古平原水系综合治理为抓手,投资13亿元建设“松阳水网”,每年从黄南水库输送6000万方水至松古平原,为9万亩耕地提供水源保障;如遂昌县苏村村将全域项目建设与地质灾害治理深度融合,新建地质灾害遗址公园、警示教育基地及粮食水果生产基地等,成功入选2020年度省级精品工程。

三、整治+美丽乡村。开展“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进一步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进全域全要素空间重构、产业重整、环境重生,并以促进农居点集聚和节约集约用地、提升农村居住品质、建设宜居宜业美丽村庄为目标,统筹推进大搬快聚、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危旧房改造、农村饮用水质量提升等项目,探索未来乡村建设。如龙泉市按照“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整体推进”的要求,将剑瓷风情小镇、精品村、历史文化村等打造成“一园一带三景群”的全域特色村庄,形成了“处处有风景,村村有特色”幸福农村新格局。

四、整治+乡村振兴。将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切入点,通过项目建设加快农村人口和资源要素集聚,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立足各地自然生态本底、历史文化积淀和产业发展优势,吸引优质工商资本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子商务等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快乡村振兴。如松阳县四都乡榔树村通过全域项目流转农村闲置集体建设存量用地20亩,引进工商资本2亿元建设旅游综合体,2021年接待游客1.56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57万元。

五、整治+特色创新。在做好村庄整治、农田整治、生态修复工作基础上,有针对性推进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水系治理等特色整治项目,打造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新样板。如国家级传统村落--松阳县古市镇山下阳项目遵循村落历史肌理、风貌和格局,实施古村落保护、老屋复兴等行动,先后建成“客来居”“游子印象”等民宿10余家,以“微改造”焕发古村生机;如缙云县融合山塘水库“建大改小”试点,改造危险山塘,新建大型水库,既解决了新开垦耕地灌溉用水,又起到了调节库容,提高农村饮用水保障等多重效果,获评2019年全省31个水利改革创新项目之一。

  (市局办公室 国土整治中心 周华 李梅)

市自然资源局“三举措”绘好“民生蓝图”

一、强化规划引领,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坚持长远性、前瞻性、高标准要求,统筹抓好城市规划提升、城市承载力提升和城市管理提升工程,抓好“多规合一”和海绵城市、宜居小区、智慧城市建设等工作,推进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精心组织中心城区重要区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重点加强对拆后空间的利用与管控,注重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2021年,完成万象山东区块等一系列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开展北城总体城市设计,协调指导养老服务、医疗卫生设施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二、保障便民设施,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加大功能性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基础性生产服务设施和公共活动场所等在城市建设中的占比,满足市民日常需求、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夯实宜居宜业根基。在服务教育上,规划到2030年,中心城区建成幼儿园98所,中小学72所,不断扩大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在提升生活上,规划到2030年,中心城区建成各类城市公园56个、城市养老机构65处等一系列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设施,让群众从“油盐酱醋茶”到“衣食住行闲”各类需求都有高品质保障。

三、优化村庄规划,提升乡村居民生活品质。把村庄规划作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按照最新村庄规划编制指南,聚焦整治提升、集聚建设和特色保护3种村庄类型,全力推进我市“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保障农民建房、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用地需求,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夯实乡村振兴基础。目前,莲都区大陈村等10个村庄已被列入浙江省第一批百个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监督省级试点。 

(市局机关党委 陈玲玲)

云和县自然资源局“四个好”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

一、铺好“生态路”。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衔接三条控制线划定,合理安排人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有序开展矿产资源开发保护利用,完成2座矿山露天矿山整治,同步开展绿色矿山入库。加强砂石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开展机制砂清查整治工作,完成整改点位16个,整改率100%。

二、守好“责任田”。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实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以及永农储备区。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2016年以来,按照永久基本农田每亩60元/年、一般耕地每亩30元/年的标准对村集体进行耕地保护补偿;按照每亩80元/年的标准对农户进行地力保护补贴,累计发放补偿金6300余万元。

三、架好“连心桥”。精准服务全县重点民生项目,2021年共办理各类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68项,出具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39份,局部规划报批12项,规划设计条件8份,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158份,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205份,乡村规划建设许可证16份,组织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并出具规划核实确认书241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

四、办好“暖心事”。推行一证通办、全域通办,网上办、掌上办。依托大数据共享平台,推动数字化政府建设,完善政务2.0平台信息建设,对118个事项进行全方位维护,确保群众全程在政务网和浙里办APP上实现 “网上办、掌上办”。全年共办理不动产权证书5024本(其中农房登记发证296本),不动产登记证明3919本,不动产查档查询4169本,二手房联动水电气过户142宗,银行抵押总对总2806宗,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云和县自然资源局 褚佳敏)

简 讯

★ 全省首个天然林生态定位站实施方案通过专家评审 日前,《景宁县天然林生态定位观测研究站建设实施方案》评审会在杭州召开,经与会专家论证一致同意通过评审,为全省首个拟建设的天然林生态定位观测研究站。下步,该县将以《景宁县天然林保护修复实施方案》编制省级试点为契机,根据定位观测研究站建设要求,2024年建成全省首个天然林生态定位观测研究站,为全省天然林保护修复工作提供强有力数据支撑。  

(景宁县生态林业发展中心 叶丽敏)

★ 我市新增15处省级现代林业经济示范区13处省级森林氧吧和6处省级林下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  日前,省林业局公布2021年度75个浙江省现代林业经济示范区、95个浙江省森林氧吧和25个浙江省林下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名单,我市共有15家单位入选省级现代林业经济示范区,13家单位入选省级森林氧吧,6家单位入选省级林下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近年来,我市依托优质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和特色文化,大力培育森林康养产业,不断丰富森林康养产品,为乡村振兴和现代林业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极。全市累计建成省级特色产业示范县4个,省级林业特色产业强镇4个,省级森林人家17个,省级森林氧吧43个。

(市局绿化产业处  杨艺薇)

★ 我市3地入选2021年度“第三批浙江省自然教育基地”  日前,省林学会公布40个第三批浙江省自然教育学校(基地)名单,我市华东药用植物园、丽水职业技术学院自然教育学校、遂昌九龙山自然教育学校榜上有名。近年来,我市依托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林场等特色自然资源,开展自然教育、林业科普等生态公益实践活动,联合植物园、学校、科研单位等机构开发设计自然教育课程,开展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活动,有效带动了公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亲近自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全市累计建成省自然教育基地5个、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22个、省生态文化基地24个。

(市局绿化产业处 潘永柱)         

★ 我市获26县(市、区)发展实绩考核2021年度新增建设用地奖励计划指标1100亩  日前,省自然资源厅对26县(市、区)发展实绩考核排名前21个县(市、区)奖励2021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3000亩,我市有8个县(市、区)获奖励指标1100亩,占总奖励指标的37%,居各地级市首位,其中龙泉、缙云遂昌县考核评定为第一档次,各获奖励指标200亩;莲都、青田、云和、庆元、景宁考核评定为第二档次,各获奖励指标100亩。

(市局用途管制处 江永丽)

★ 我市获2021年度特色小镇新增建设用地奖励计划指标220.5亩  日前,省自然资源厅对2021年度特色小镇考核优秀的12个省级命名和25个省级创建特色小镇奖励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2017.5亩,我市龙泉宝剑小镇、庆元香菇小镇、缙云机床小镇分别获奖励指标73.5亩,共计220.5亩。 

(市局用途管制处 章海强)

★ 联城路与联武路交叉口西南侧地块成功出让 日前,联城路与联武路交叉口西南侧地块在省土地使用权网上交易系统成功出让,最终以44330万元被浙江耀杰置业有限公司竞得。该地块用途为医疗卫生用地、城镇住宅用地、商务金融用地、零售商业用地,总用地面积88039平方米,容积率1.4-1.5,起始价44330万元。该地块采用带方案方式公开出让,主用途为医疗卫生用地,将建设丽水国际医学中心项目,计划于2023年1月1日前开工建设,2025年12月31日前完工。

 (市局资产交易中心  吴淑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