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首页
> 国土资讯 > 自然资源简报

第六期(总第57期)浙江省瓯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专刊7

  访问统计:   发布时间: 2024- 04- 24 11: 51 信息来源: 丽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打印本页】 【关闭】

目 录

● 丽水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 松阳县以“茶产业绿色发展”绘就共同富裕新画卷

● 简讯四则


丽水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丽水市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核心战略,持之以恒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工作,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保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3月28日,丽水市召开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展及智慧监测体系建设成果新闻发布会,宣布全国首个覆盖全市域的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体系构建完成,这标志着丽水市在“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引领区”建设方面已走出一条先行先试的示范经验。

一是高站位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早在2022年2月,丽水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把建设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引领区作为推动生态环境美丽蝶变的标志性工程”。2022年10月,召开了高水平推进美丽丽水建设暨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引领区创建大会;2023年8月,发布了《丽水市生物多样性推动共同富裕行动方案》。如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已纳入全市“十四五”发展规划,全面布局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

二是全市域摸清生物多样性资源家底。在生态环境部和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的支持下,率全国之先完成了全市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累计发现23个全球新物种,包括百山祖角蟾、瓯江小鳔鮈、丽水丽丝盖伞等,调查成果在全国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中首屈一指。

图片1.png  图片2.png


(百山祖角蟾)                                        (瓯江小鳔鮈)

三是智慧化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2023年,建成了全国首个覆盖全市域的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体系,实现了生物多样性自动化、全天候的智慧监测。2023年4月,在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上,丽水市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体系首次亮相,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四是高效能拓宽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路径。通过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带动项目投资80余亿元。如以打造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实践样本为目标的浙江省瓯江山水工程项目,总投资55.31亿元,其中争取到中央投资20亿元;云和梯田生物多样性体验地项目投资约5.2亿元;缙云县打造的以鹦鹉为主题的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千鹦鸟舍,吸引了社会资本投入近1亿元。

五是多元化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宣教。创新发布《丽水市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与评定导则》,建成了龙泉住龙、庆元坑里等全国首批生物多样性体验地,生物多样性体验地概念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吸纳并推广,在全省乃至全国掀起了一股建设生物多样性体验地的热潮。每年一届的丽水市鸟类观察邀请赛已成为圈内知名的品牌赛事;打造的丽水市生物多样性IP形象“丽青青和水盈盈”,相关周边产品备受欢迎;编写了丽水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丛书,其中综合卷《秀山丽水万物生》、哺乳动物卷《秀山丽水 兽类秘境》,以及县(市、区)卷中的《龙泉卷》已正式出版。                    

(市生态环境局 赵圣军)


松阳县以“茶产业绿色发展”绘就共同富裕新画卷

松阳地处浙南山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拥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形地貌,是典型的山区县。自2021年瓯江山水工程实施以来,松阳通过开展实施松阳县松阴溪流域农地(肥药双控)生态修复项目,以建设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抓手,加快发展生态有机茶乡、绿色农田生态修复,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推动茶产业全链绿色有机发展,对松阳县域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共同富裕起到了显著的带动作用。

一是厚植绿色底色,提升茶叶品质。强化有机示范茶园建设,已建成有机(含转换)茶园面积4303.5亩,计划到2025年有机认证(含转换)茶园达10000亩。深化“肥药两制”改革,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商品有机肥,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同时,建立健全县域农资三级管理模式,构建农药化肥“一卡通”交易全流程追溯的监管体系,实现从源头全域控制农药化肥,确保农药、化肥同比逐年递减。相关举措推行以来,2023年全县农药、化肥使用量年均分别减少5%、5.02%,居全省前列。

图片3.png

(松阳大木山茶园)

二是拓宽销售模式,提升茶叶产值。稳定发展线下“市场”,以“市场升级+产业转型”推动茶产业链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线上“市场”,在巩固完善现有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拓展网络市场、发展总部经济,开展“直播带货”合作项目。抢占发展其它“市场”,依托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及省茶产业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将茶叶加工延伸到医药保健、食品、养殖等领域,研发茶叶枝条制备有机肥技术,提高茶枝秸秆综合利用率,减少焚烧污染。

三是推动茶旅融合,提升茶叶知名度。深度发展“茶业+旅游”,通过资源整合、功能融合,打造集茶园观光、运动休闲和茶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创成全省休闲运动旅游基地—大木山茶园,被评为省级“最美田园”。大力弘扬“茶业+文化”,充分挖掘茶文化,推进茶文化与耕读文化、养生文化融合发展,举办以茶文化研究为主题的各类活动。深耕细作“茶业+民宿”,以享誉全国“最后的江南秘境”美景为依托,将茶元素与民宿发展充分融合,打造一批特色茶文化民宿,让各个村落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松阳县 王允祥)


简  讯

★ 景宁生态堰坝改造工程获浙江卫视点赞  3月16日,浙江卫视《周末面孔》栏目播出《鱼儿回家之路》专题,点赞景宁县生态堰坝改造工程。通过项目实施,景宁县完成小溪流域11条河道共44座堰坝改造,连通生物洄游通道70多公里,通过堰坝修复、改造,使堰坝在保持原有灌溉、保水、挡渣、固河、固岸及水生态等功能的同时解决山区河道生态通道阻断、生物多样性消退等问题,以河流的连通性、生态性为主,与周围环境协调性和文化性为辅,高质量推进河道堰坝综合治理,有效改善水生态环境。生态堰坝改造工程,不仅打通了鱼儿回家的路,同时也为乡村振兴,当地村民共富找到了一条通道。                                

(景宁县 黄美玲)

★ 龙泉溪入选浙江“最美家乡河”  3月21日,由浙江省水利厅等部门共同举办的第二届浙江省“最美家乡河”活动名单揭晓,龙泉市龙泉溪成功上榜。龙泉以“全域幸福河湖”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作,重点针对龙泉溪干流与支流开展河道整治建设,注重河岸的植被恢复和绿化,打造出集生态涵养、节点绿化、休闲游憩于一体的亲水空间。深化河湖长制,建立跨县联治、跨省共治模式,从“分段治”“各管各”转为“全域治”“联合治”,不断提升水域生态环境。龙泉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跨行政区域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续10年保持100%。                

 (龙泉市 刘妙瑰)

★ 青田县成立首个“古树名木司法保护基地”  古树名木是自然界留给人类的“活文物”,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近日,由青田县林业局、法院、检察院和北山镇政府联合共建,在县北山镇张坪村成立首个“古树名木司法保护基地”。据统计,青田县现存古树名木共有9150株,其中一级古树242株、二级古树794株、三级古树8112株,名木2株。本次多部门联合打造的“古树名木司法保护基地”,是对“林长+法检警司”森林资源司法与行政一体化保护协作机制的生动实践和持续深化,进一步推进了林业与司法部门在森林资源管护上的深度融合,全面推动林长制工作走深走实。

(青田县 王翠兰)

★ 庆元县在瓯江源头范围内发现真菌新物种“直立齿菌”  近日,一种独特的子实层体为齿状的真菌新物种在庆元县左溪镇被发现。经相关菌物领域专家人员深入研究,这种真菌被归类为齿菌属,并被命名为“直立齿菌”,这一发现的研究成果于日前在国际权威期刊《Diversity》上发表。庆元县丰富多样的自然环境为各种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和栖息条件,新物种的发现不仅丰富了庆元的生物多样性,也为菌物种质资源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动力。         

 (庆元 胡建强)